赖清德主动提出统一条件后,国台办用10个字回应,信号特殊
据环球时报报道,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日前以所谓“大公司并购小公司”形容两岸关系,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。从“新两国论”到“脱中入北”,再到如今的“并购说”,赖清德的两岸政策到底是什么,引起不少人的讨论。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明确表示,不管台湾地区领导人讲什么、怎么讲,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实,改变不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方向和步伐,更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、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。
赖清德(资料图)
接受媒体专访提到“并购说”,如果美国要把台湾当成中美谈判筹码,不如由台湾自己来。 接着赖清德才以公司为例子回应,赖清德说台湾要谈判要先接受一个中国原则,还说台湾人民不会接受台湾是中国一部分,应该要正视台湾存在的事实,不能说你的公司比较大,我们公司小,要并购我的公司,要提条件,不是台湾提条件,要或不要,还说“你要变成我的一部分,这样台湾人民不会接受”。
事出反常必有妖。赖清德自去年上台以来顽固坚持“两岸互不隶属”的“新两国论”,今年再升级对抗,将大陆界定为“境外敌对势力”,其“台独”言行之激进顽固,比蔡英文、陈水扁有过之而无不及,此时突然抛出“公司并购说”,必暗藏祸心与算计。事实上,赖清德在同一次专访中还提出“四不一相信”的谬论,包括胡诌什么“台湾问题不是两岸之间的问题,是全世界的问题”,扬言不会在一个中国原则与“九二共识”前提下谈判。
比起在去年“5.20”就职演讲上公然宣扬所谓“两岸互不隶属”的举动,今年赖清德的表态无疑低调了许多。不过,从他提出的所谓“和平四大支柱行动方案”,就能发现其中暗含的“台独”论调,实际上并不比去年少。其中,“持续强化军事力量,不管是对外军事采购,或是‘国防自主’”这一条,就是“以武拒统、挟洋谋独”的另一种表达方式。所谓的“国防自主”,也不过是台当局用以武装台军,将岛内民众绑上“台独”战车的借口而已。
展开全文
赖清德日前接受Podcast频道“敏迪选读”专访(资料图)
一方面,赖清德上任满一周年之际,民意压力骤增。多项岛内民调显示,其施政满意度跌破四成甚至仅三成出头,不满意度首度过半,“死亡交叉”现象明显;同时有超过半数民众不满其两岸政策,近半数则担心两岸爆发军事冲突。另一方面,赖清德的“并购说”也有对外宣示的用意。他选择在“5·20”这一敏感节点前夕发声,恐怕是希望降低大陆可能在此时采取强硬动作的风险,并且向国际社会传递出“对话替代对抗”的姿态,以避免被视为台海紧张的责任方。
赖清德在经济政策上的表现乏力,民众生活质量受到影响。此外,他在两岸关系上采取强硬立场,通过激化两岸局势换取美国支持,却让岛内民众对未来充满担忧。国民党启动“罢免赖清德”运动,尽管罢免难度极大,但国民党希望通过这一行动实现政治造势。民进党则采取强硬应对措施,包括调查国民党党员、搜查党部办公场所等,试图阻止罢免案的推进。这场政治斗争不仅加剧了双方对立,也让罢免案的前景扑朔迷离。
赖清德(资料图)
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,不管台湾地区领导人讲什么、怎么讲,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实,改变不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方向和步伐,更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、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。我们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,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“九二共识”,团结广大台湾同胞,坚决反对“台独”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