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设置“学霸就餐区”,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

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4-12-17 37 0

文|梅堂

近日,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在食堂设置“学霸就餐区”,该区域内学生的餐食,与普通学生的有较大差异,相关图片传到网络后,引起热议。

12月17日,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发布情况说明表示:学校对此深感歉疚。此事反映出学校在落实素质教育工作中还有差距,对学生的激励方式思虑不周全,对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认识不足。现已整改取消。

中学设置“学霸就餐区”,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

图片来自网络。

“学霸就餐区”没了,但争议仍非常大。

很多人觉得学校的做法没有什么问题,只要有考试,就会有成绩优劣,学校设置各种方式奖励先进,激励后进,不是很正常吗?给一顿就餐奖励,跟发奖状、发奖品有什么不同?再说了,奖励的对象既有班级第一、单科第一,也有进步第一的学生,那就是说成绩没那么优秀的学生,只要有明显进步,也有机会获得“学霸套餐”。如果连这都反对,以后工作了怎么面对竞争?

反对的人觉得这是搞区别对待。明明就在同一个食堂吃饭,还要单独划出一块“学霸就餐区”,搞得跟人种隔离似的,无非是暗示学生:如果成绩不好,连吃顿好饭的资格都没有。这种教育理念也太简单粗暴了。

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,吃饭都要分个三六九等,实在是无趣得很;而成绩好的学生,恐怕也是压力巨大——谁能保证每次都能获得在“学霸就餐区”的资格呢,万一下次被挤出来了,又该如何消化这种心理落差?高中生有高考的指挥棒,心理压力已经足够大了,学校实在没必要再给他们添堵。

在引发舆情后,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很快取消了这种奖励方式。但是从很多网友的反映来看,很多学校都喜欢用这种方式奖励学生,给学生发餐券,让学生去下馆子,甚至还有班主任老师把成绩好的学生请到家里吃饭……

社会竞争当然永远存在,但是不唯成绩来评价任何一个学生,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,早就应该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。然而直到今日还有如此多的人觉得设置“学霸就餐区”没有问题,为学校喊冤,说明这一教育理念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。

展开全文

“学霸就餐区”的存在,其实是学校追求“成绩至上”的另一注脚。有人就问了,教育学生不是应该鼓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,为什么只有“学霸就餐区”,其他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就不值得鼓励了?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其实都知道,到了高中,有几个学校还有什么素质教育?

中学设置“学霸就餐区”,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

但即便高中卷成绩,是很多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,也不代表“学霸就餐区”就合理,是机会公平的体现,相反,它更像是一种“优绩的暴政”。这个说法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·桑德尔提出来的。桑德尔批判“绩优主义”,后者认为,只要机会平等,成功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可以获得的东西,“英雄不问出处”,你哪怕出身贫贱,“只要努力,就能成功”,那么成功者就应该获得奖赏。反过来,失败者就活该被惩罚,品尝落后的苦果。

反映在成飞中学这里就是,同样坐在教室里学习,别人能考第一,你为什么不行?成绩不好,就应该得到低人一等的待遇。

然而即便坐在同一个课堂上,每个学生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就一样吗?且不说经济富裕的家庭会花多少钱给孩子补课,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其实也是不一样的。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,可能也跟音乐、跳舞天赋一样,有的人就是没有,甚至有的孩子可能存在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缺陷……这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距,是“绩优主义”和“成绩至上”所忽视的,也是“学霸就餐区”没考虑到的,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机会平等,通过成绩将人区分为胜利者和失败者,容易导致胜利者的傲慢和失败者的屈辱。

我始终认为,真正的教育,不是教育学生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,而是教育学生认识自己,超越自己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。我相信,坐在学霸就餐区之外的很多学生,看到学霸们享受美食时,心中所生发的,更多是一种屈辱感和不配感,当他们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获得少数几张入场券时,受挫感和自卑感会更强。这算哪门子激励呢?

评论